民企信任危机殃及三一重工

2007-08-17 04:29:13
7月13日,三一重工(600031)大跌5.88%,这已是连续第4天下跌,4个交易日幅超过10%,而自4月8日创下33.31元的高点以来,累计下跌近40%,价格已经回到了其上市时的起点。三一重工在短短3个月完成了从被基金追捧到如今被抛弃的过程。
  进入4月份以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效应的逐渐显现,工程机械板块倾巢下跌,然而,最近在中联重科、桂柳工等主要工程机械个股出现明显止跌的同时,三一重工却跌势不止,甚至出现加速下跌。
  销售月环比迅速下滑
  “混凝土机械如混凝土输送泵和泵车对房地产投资依赖性特别大,而房地产在宏观调控中首当其冲,所以混凝土机械受到的冲击也相当明显。”大成基金管理公司一位工程机械行业研究员表示。
  “今年以来,受宏观调控影响,一些新开工的项目进度放慢,一些要开工的项目则往往被延迟或者干脆取消。因此,工程机械行业销售全面下滑,据从机械工业行业协会得到的一些信息,三一重工混凝土机械5月份的销售量环比下降20%左右。”这位研究员透露。
  三一重工董秘赵想章告诉记者,公司在4月份以后的确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是江苏市场销售滑落比较严重。赵想章同时承认,5月份销售数字的确环比下降了20%,但表示中期业绩同比仍是增长的。
  三一重工的工程机械产品以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以及其他配件为主,混凝土机械在其中是重中之重。三一重工2004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混凝土机械主营业务收入为49506.05万元,占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84.99%。
  资料显示,2月份全国挖掘机销量是10709台,3月份达到了创纪录的12545台,但从3月份之后,挖掘机月销量就一路下滑,4月份销量下降至9745台,5月份更是降到7460台。与此对应的是建筑业增长势头的放缓,国家统计局5月份统计数据显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4月回落16.4个百分点,而建筑业增速回落更是达到了28个百分点。
  “另外,银行信贷收缩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银行收紧对房地产等领域的信贷,基建项目数量和规模的萎缩导致了对工程机械需求的减少;另一方面,银行对大型设备融资租赁也采取谨慎态度,包括工程机械,这也部分造成了工程机械需求的下降。”而这位研究员同时认为,宏观调控短期的效应虽然明显,但不会是一个长期的影响因素,等效应减弱后,该开工的项目还是要开工的,工程机械还有再度复苏的机会。
  销量的下降受宏观调控影响在所难免,三一重工混凝土机械毛利率的不断下降也是其另一个隐患,这位研究员表示,2003年三一重工混凝土机械毛利率为43%,同比已经下降了12%,今年一季度报告显示,混凝土机械毛利率再次下降了6个百分点,降至36.8%,而三一重工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中联重科则为29.69%,三一重工能否维持高于同行业的毛利率值得怀疑。
  据了解,5月份以来,类似华泰证券这样下调三一重工投资评级的现象十分普遍。
  信息披露受指责
  更让基金经理懊恼的是三一重工的不透明,“比如说他们的毛利率披露问题,只披露到混凝土机械,往下的泵车、拖泵等就不再披露,我们到公司调研问过他们,他们却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我们可是他们的股东啊!这点知情权都没有。”这位基金经理对三一重工的信息披露十分不满。
  “我们的信息披露已经做得很多了,主要产品的毛利率在招股说明书中都有披露。我们的竞争对手年报中也并没有披露更多的细节,如果我们要详细披露的话,那我们的价格策略以及一些商业上的数字就无从保密了。”赵想章辩解。
  “商业秘密不是理由,如果公司的商业秘密不能接受公众的拷问,那么当初就不要上市,上市后就要对公众关心的问题充分披露。”基金经理对三一重工的辨白很不以为然。
  “我们减持了一部分,但不是现在减持的,是在26-27块时,现在这个价位我们不想减持,毕竟三一重工的业绩还是可以的。”另一位基金经理表示。他同时表示,“宏观紧缩的影响是第一位的,民企风险的因素应该是市场偏弱时所寻找的一个理由。”
  上面那位基金经理表示,他们的基金搞投资组合时对短期因素很少考虑,而考虑的是中长期因素,中长期因素依据的则是上市公司的绝对价值,判断要来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他认为三一重工两方面做的都不够好。
  “三一重工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里的一个特别幸运者,在一个细分层次的市场中和前几年积极政策的影响下取得了爆发性的增长。相比之下佛山照明这个企业非常好,但却处于一个与菲利普照明、通用照明等重量级跨国公司竞争的市场中,这是他的不幸。就业绩来说,三一重工中期业绩也不会太差,我认为宏观调控因素、业绩都不是造成他近期股价下跌的最主要的原因。”
  “我不知道别的基金经理是怎么考虑的,我认为三一重工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他的不透明,不透明导致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我们根本没办法评估他的未来。”
  “有机会我就要卖掉。”这位基金经理最后表示。
  对民企重新估值
  对民营企业的新一轮质疑始自香港创业板上远东生物及东大照明的暴跌,两家国内民企因信息披露的问题引发信任危机,一天之内最大跌幅分别达到92%、75%。而国内中小企业板新近上市的一些民企暴露出的同样问题加重了对民企的不信任感。
  “中小企业板引发的民企信任危机对三一重工造成一定影响,民企存在的问题是比较普遍的。”基金经理表示。
  “民营企业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不能以偏概全,他们是以资本整合资本,而我们是做实业的,你可以看到我们上市后并没有进行大规模收购,我们在这点上是很谨慎的。”赵想章反驳。
  显然,基金对民企的不信任更大程度上还是对于其不透明的质疑,信息披露的不完善与不及时导致了“突发事件带来的突发风险的难以控制,从而导致对民企上市公司未来预测不好做。”
  “罪不全在民企,而在于现行的制度框架。”银华基金管理公司的一位人士表示,“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的一个普遍问题,原因在于现行披露制度比较松,规则有很大的模糊性,操作空间太大。比如在香港上市的蒙牛和在国内上市的伊利股份,两家企业的披露详尽度就不同,蒙牛的产品分类披露更加详尽。”
  银华基金人士同时表示,“对于民企的风险,我们要重新认识。但不会采取两种不同的评价标准,我们对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价体系是一样的,不管是民企还是国企,国企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而且透明也不意味着波动就小,比如中国联通,够透明的吧,波动也同样巨大。但不透明使我对你未来的发展很难做出预测,对民企来说,如果不透明,风险较大的话,那我们评级时就要打一折扣。”
  江晓阳也认为,三一重工的下跌跟从香港创业板蔓延过来的对民企不信任感有很大关系,而且三一重工上市之前就存在关联交易披露不充分的问题,这都加重了投资人的不信任感。市场对民企需要一个重新认识、重新估值的过程,今后民企的治理结构、信息披露透明度、市场形象等将成为估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