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以求调整 竞争仍靠品质服务

2007-08-17 04:28:05
 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以后,有效地控制了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的增长,工程机械行业火爆势头随之开始降温,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实行加强货币信贷投放调控、严格用地管理、冻结半年土地审批、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提高建设项目市场准入标准、强化经济运行调节和鼓励、扶持粮食生产等措施已见到实效。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用户需求日趋理性,工程机械产品营销表现出明显回落事态,由旺销逐步转入平缓,甚至有些产品出现明显下滑趋势。如何应对市场的突然变化,已经成为目前讨论的主题。

  旺盛的需求能持续多久
  从2002年起至2004年一季度,整个工程机械市场销售量屡屡攀升,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很多企业跃跃欲试,需求过热导致头脑过热,有些企业在加速生产能力的扩张,预期今年的效益会有更新的突破,然而宏观调控政策无疑使人们冷静下来。
  在2003年,一些业内人士提出“工程机械行业出现井喷现象”,说明行业的快速增长已经达到一定高峰。旺盛的需求能持续多久?已经有人提出质疑。工程机械行业近三年的高速增长已超出寻常,2002年销售收入增长为38%,2003年销售收入增长为34%,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4年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0%,可谓是超速增长。回顾近几年工程机械行业的高速增长,其原因是国家宏观经济指导的作用,在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启动和银行信贷放宽等政策支持下,促使建设施工企业不断扩大装备,提高施工质量。用户购买力持续上升,拉动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发展,也带动了钢材、煤炭、电解铝等原材料发展,另一方面则相应地表现了能源供应严重不足等,致使能源价格上涨成为必然。

  企业的服务能力不足
  工程机械行业开始进入降温调整期,市场竞争由产能型转变为品质型,市场经济中,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必然要靠品质和服务来保证。
  随着产品投放市场量迅速增加,企业的服务能力表现得严重不足,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因此,企业应该保持生产规模的适度扩张,以满足用户需求。企业需要把管理的核心工作放在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上,逐步完善管理体系和营销体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能单单依靠产能,更为重要的是品质。面对今后发展趋势,企业经营战略势必要做出调整,使管理和决策更加具有科学性,新的竞争局面会更加激烈,以用户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将会在竞争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在宏观调控作用下用户的反应很敏感,用户的风险随之增加,受贷款资金压力和土地审批限制,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工程建设成本增加,使预期效益难以保证。
  从2004年5月起基本没有新开工项目,施工企业的工程量明显减少,购买力下降是无疑的。由于资金链被断开,将会出现还贷能力差、拖欠货款等现象。从整体经济链角度来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要对目前用户的购买力予以理解,调整好与用户的合作关系,防止后期因债权债务关系而产生纠纷,导致与用户关系紧张。企业的应收账款能否及时回收,“三角债”现象是否会更加激烈,能否有效解决,也值得大家关注。用户对于在建项目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项目资金的利用率,完成预期工程任务,不至于出现以往的“滥尾工程”现象,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用户受到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虽然很明显,甚至会出现工程施工停顿、购置新设备的投资信心减弱,但这些都是暂时的。在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国民经济仍然要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企业和用户对未来发展依然要充满信心,把企业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合理的空间内,发挥自身优势,有效调整经营策略,使企业得到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