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之痛的启示

2007-08-17 04:00:11
以“鸟巢”“瘦身”为标志的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的调整,目前仍在进行之中,很多具体环节尚未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举动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念,与最新的国际潮流也不谋而合。
?? “鸟巢”停工、并调整设计,必然要付出相当多的成本,但其积极意义更多。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办一届好的奥运会,不等于要办一届奢华的奥运会;我们要向世人展示的,除了对待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还有对待所谓“奥运经济”的冷静与理智。
?? 正在举办本届奥运会的希腊,给我们带来很多赛场外的有益启示。希腊人没有因为纷至沓来的观众和游客,而在此前大兴土木地建设宾馆酒店,而是别出心裁地请来若干条游轮在港口停泊,充当临时的酒店。盛会一完,轮船四散,宾主尽欢,不留后患。北京不靠海,或许这一招学不来,但希腊人的务实态度令人称赞,也值得我们借鉴。
?? 奥林匹克的精神是博大精深的,奥运会可以盛大,但不可以奢华。举办奥运会是个契机,对于亟待发展的中国来说很重要;但把眼光放远一点,它就只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小站。过分的奢华和铺张,不仅浪费金钱,还错误地引导着人们的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办奥运上走一点弯路,交一点学费,是值得的。
?? “鸟巢”之痛,还在于整个工程的设计、招标、建设,都必须透明地展示于国内外公众的视野下。这是国际惯例,是市场规则。所以,你要调整,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从长远看,这是好事。北京奥运会的组织者并没有讳言调整,也没有试图掩饰代价,这是成熟的表现。在雅典奥运会期间,北京奥运工程“瘦身”的消息,并没有像某些人担心的那样“外扬了家丑”,而是引来国际奥委会的赞扬和国际舆论的积极评价。这充分说明,“节俭办奥运”的观念有市场;只要是科学的发展观念,就禁得起推敲,赢得到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