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北路、琴台路等10条断头路和瓶颈路改造完工了;
300条支路和1705条背街小巷的泥巴路转眼不见了。
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为8115平方米的武汉,正在渐渐远离繁忙道路交通、江河等因素影响,交通慢慢地变得流畅起来。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市民切身感受到:武汉的交通环境,在一天天进步和发展。200亿以及与它相关的数字
围绕提升城市枢纽功能,3年来武汉市共投入200多亿元,先后启动了以解放大道为首的“内环线”改造工程,对中山大道等30多条主次干道实施“黑色化”改造,对3500多条泥巴路和破损路进行整修,新改扩建122条城区主次干道、连通道和出口路,对300条支路也进行了改造。
同时,武汉绕城公路东北段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阳逻长江公路大桥开工建设、天兴洲长江大桥年内开工;轻轨一号线完成投资20多亿元,今年8月份已经投入正式运营;还有城市进出口的汉洪、汉孝等7条高速公路即将建设,将与沪蓉、京珠高速公路实现互通,形成环环相扣、路路相通、快速畅通的道路网。看点一:5.7公里全新解放大道(航空路-黄浦路)年内亮相。
解放大道综合改造是近两年来武汉市中心城区内最重要的道路工程。综合改造由香港路立交、循礼门地下通道、武广地下通道和5.7公里道路改造等4大工程组成。
去年6月,循礼门工程率先开工。今年年内,4大工程将相继竣工。届时,解放大道(航空路-黄浦路)5.7公里将实现快速交通,车速将达到40公里/小时。看点二:轻轨——今年交通最大的亮点
今年7月28日,武汉市轻轨一号线一期工程开始观光试运营,武汉也成为国内第7个拥有轨道交通城市。
高速、快捷、舒适,轻轨给武汉带来了一种全新出行方式。
随着轻轨一号线一期工程运营,武汉市7条轨道交通也浮出水面,未来江城将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出行方式。看点三:主次干道“刷黑”为车辆提速
“刷黑”已成为近几年来武汉市道路改造用得最频繁的词。
去年,建设大道、发展大道、中山路、青年路、汉阳大道、新华路等20多条主干道进行了“黑色化”改造。
去年,长江二桥在开通以来,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的维修,路面刷黑后,车辆通行速度大大提高。
同时,香港北路、琴台路等10条断头路和瓶颈路也进行了改造,300条支路进行了维修,等级和服务功能明显提高。
今年,武汉市还将投入1.5亿元,用于10多条主干道黑色化改造,主要包括建设大道青年路—建一路)、中山大道(武胜路—硚口路)、中北路(洪山广场—岳家嘴)已开始刷黑、京汉大道(芦沟桥-硚口路)、鹦鹉大道(文化宫跨京广铁路桥—江鹦路)等。另外,今年将新改扩建122条城区主次干道、连通道和出口路。看点四:改造“泥巴路”解决居民出行难
“昔日的泥巴路,使人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如今换成了干净的水泥路,两侧还铺上了彩砖人行道,小区居民告别了数十年污水横流的尴尬局面。”去年,全市改造1706条“泥巴路”后,不少市民发出这样的感慨。
今年,武汉市将再投入1.25亿元,计划改造破损路1605条,预计国庆节前能全部完工。交通出行蓝图初步勾现
3年来,武汉市大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交通发展的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成为武汉交通史上发展最快、项目最多、成效最大的时期。
2001年—2004年,武汉市用于交通建设投资达到了101亿元。
汉阳客运中心、舵落口物流中心、阳逻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和交通信息中心等交通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建成,188公里的武汉绕城公路年内也可贯通。
从2001年起武汉交通改造后,武汉出行“蓝图”是:从市内出发,出城不超过30分钟;到周边100公里内城市,不超过1小时;到500公里内城市,不超过4小时;到800公里内城市,不超过6小时。从而形成武汉新的“一日经济圈”。“武汉速度”解决交通顽症
从2003年6月1日始,仅用月余,武汉市顺利完成了回收20474辆有证人力三轮车的工作任务,创造了解决“三车”问题的“武汉速度”。
从2003年9月1日起,警方仅用两个月时间,全市共查获“摩的”营运1003起,处罚“摩的”案件789起。使市区基本消除“摩的”非法营运的现象。
今年8月1日起,公安交管部门仅用一个月时间,全市共查获涉嫌面包车从事非法营运案件268起,注销147辆面包车牌证,依法吊销147本驾驶证,奖励举报人295人,使“面的”非法营运现象基本得到遏止。“一等”离我们已不遥远
关于国家“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有严格的考核指标。如中心城区主干道交通秩序70%以上要达到“优”;中心城区主干道机动车全天平均时速要达到30公里以上;交通管理要科学高效等。
但3年的步步为营,已经给了武汉市足够的底气。
从去年开始,武汉市已在开始调试一种全新的交通项目——总投资为7000万元的交通区域控制系统。它将使武汉市的道路交通变得智能化,比如,你正好按照限速的速度行驶,那么你每到十字路口,你就能通过绿灯,不用停车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