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租赁企业鱼龙混杂行业亟盼游戏规则
2008-10-26 11:42:46
前一阵,租赁市场很“热闹”。先是三一在珠海建立生产厂,意图通过降低成本将广东非法租赁市场一举冲跨,成败与否至今还不明显;之后,乌鲁木齐的张大爷在给住院老伴送饭的路上,倒在了一台正在围抢生意的挖掘机车轮下。一时间人们对工程机械租赁市场无人监管、没有规则、自生自灭的“自由市场”现象议论纷纷。记者日前就广东建筑租赁市场状况进行了调查。
为利益鱼龙混杂广东最早的建筑工程机械租赁企业应该非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机械租赁分公司(其前身为省基础公司设备材料部)莫属。明年就是该公司成立20周年了,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体制的制约,使得拥有2000多万元固定资产的租赁公司,至今其大部分租赁业务依然只局限在总公司所属的内部施工单位,以致经营方式受限制,业务来源偏窄,经济效益也不能与省一级公司的身份相匹配。尽管如此,其作为全省工程机械租赁企业的龙头地位依然无法撼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全省共有规模不等的机械租赁企业800余家,而2003年全省机械租赁业的“蛋糕”约为100亿元。企业不可谓不多,蛋糕不可谓不大。但由于相关政策尚未完全开放、银行保险业的缺位、准入标准制定的暂缓、信用体系的不健全、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专业人才的欠缺,以及内企、外企对租赁的利益取舍和社会对租赁业的认知程度低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机械租赁市场的正常发展,至今“连一个相应的行业协会都没有!”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机械租赁分公司经理连木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番禺大石敬诚建筑工程液压机修部”的林先生是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内退职工。1987年就从事机械维修的他,对工程机械的维修保养有着丰富的经验,加之也做过相当时间的企业管理,退休后不甘寂寞,于今年1月注册成立了“番禺大石敬诚建筑工程液压机修部”,同时兼营工程机械出租。从成立半年来的情况看,兼营超过了主营,平均每月的租赁收入为60万元,占总收入的80%。目前,该部职工已由成立之初的几个人陆续增加至40多人,机械设备也从原先的两三台增加至9台,其中最值钱的家当要算48米的地下泵,造价370万元。该部由于属于私营企业,体制灵活,结算方便,加之维修、养护技术精湛,使得业务应接不暇,以致“我现在已经做到有选择地承接业务了。”接受采访的林先生充满着自豪。
在谈到目前租赁市场存在的问题时,上述两家企业的负责人均认为同行的恶意压价导致租赁市场的混乱和发展的不正常。采访中记者发现,建筑工程机械租赁企业大小不均,有固定资产数千万元的企业,也有仅有一两台三四成新的机械的小企业,同时又有未经注册的租赁小户,而从事机械租赁中介的也为数不少,而这一切均源自准入标准的缺失。因此,在实际经营中,一些小型企业为分得一杯羹便使出浑身解数,超低价、送红包等层出不穷。一些甲方单位不惜以低价低质换取高价优质,甚至签好的合同也会在遭遇低价时当场撕毁。而苦了的则是那些欲凭实力赢得市场的租赁企业,受害最严重的则是那些饱受体制制约的国有企业。
为资金搅尽脑汁制约建筑工程机械租赁市场正常发展的另一个因素则是租金的欠付。据统计,目前租赁市场的租金欠付率在20%~30%左右。省基础工程公司租赁分公司去年的欠收额为700万元(其中大部分为总公司下属分公司所欠),而经营仅7个月的番禺敬诚维修部欠收额也已达到70万元。究其原因:一是有后续工程要做,客户把上一期的尾数留待下一期结算;二是工程款未能按期拨付,以致机械租赁款也就无力支付。为追收入欠款,各租赁企业可谓绞尽脑汁。省基础公司租赁分公司就设计了别出心裁的付款优惠套餐:30天内付全款的,按合同价优惠20%;60天内付全款的,按合同价优惠10%;90天内付全款的,按合同价优惠5%。然而尽管如此,其效果也不尽人意。
“市场经济时代,行行都要讲究游戏规则。我们期望有关部门早日形成一个规范的有序化的租赁业的游戏规则。”采访中我们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声音。
根据业内专家测算,中国租赁业虽已走过了20年的历史,但其目前的经济渗透率只有1%左右。而市经济发达的国家,租赁业的经济渗透率已超过了30%。这表明,中国的租赁业仍处在幼稚状态。一些前东欧的“经济转型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租赁业对扩张型经济的促进用途作用非常巨大。因此,中国租赁市场给人的想像空间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工程机械租赁业务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如何发展它,培育它,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就广东市场而言,为今之际,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相关的行业协会,用以对全省范围内的建筑工程机械租赁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同时抓紧制定统一的准入制度、统一、规范的《建筑工程机械租赁合同》、切实可行的行业自律公约等,使广东省的建筑工程机械租赁行业尽快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