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何以在建筑业屡屡得手?

2006-09-16 13:08:17
建筑行业在一些人眼中是一块肥肉,有的人既无能力又无财力,但为了发财使出了空手套白狼的招数,最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被告人余某、陈某等人合伙办了个地方公路管理处,打算对外批发工程。当得知河南郑州某学校要硬化内部路面工程后,便四处游说,开始了管理处的第一笔生意。很快,他们以介绍该工程为名,骗取了淮阳县某建设工程公司许某的信任,以收取工程图纸押金为名,骗走许某现金3000元。随后,几人又用“地方公路管理处”假合同专用章与许某签定了承建协议书,骗取许某现金1.6万元和金戒指两枚。之后,他们还以该学校工程名义,以地方公路管理处为幌子,先后使镇平县某建筑公司等4家单位上当,骗取现金7.5万元。此外,他们还以承包工程名义骗取对外建设总公司等单位或个人现金及大量物品,共计2.4万元。

  但他们骗到最后,却将自己骗进了监狱。

  郑州市中原区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余某、陈某等人3年零6个月至8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判处2万元至5000元的罚金。

  再看看另一个案子。郑州某建筑施工队负责人孙某得知安徽亳州市五马镇要建一个药材大市场,便通过熟人找到该镇杨镇长的战友,请其代为“通融”。孙某在所住的小旅社内与镇办公室主任王某签下了施工合同,王某称杨镇长暂不在家,日后会去考察孙某的施工队。孙某掏出500元给王某,让其给杨镇长“先意思意思”。

  一个将建20多栋楼的大型工程怎么会在小小的旅馆里就随意签定合同?孙某越想越纳闷,遂通过电话向五马镇询问,结果让他大吃一惊:五马镇根本没有叫杨某的镇长和叫王某的办公室主任。

  当杨某在“战友”王某的陪同下来找孙某时,孙某不露声色地将他们稳住,尔后及时报了案。在警方的讯问室里,杨某3人不得不承认他们私刻五马镇建设办公室的公章,冒充主管基建的副镇长和办公室主任,利用该镇将建药材大市场的机会,以招揽施工队为诱饵骗取施工队的质保金、好处费的犯罪事实,案发前已有两个施工队先后上当。法院以诈骗罪分别判处三被告人拘役6个月。

  骗子何以在建筑行业中屡屡轻易得手呢?通过以上案件我们不难看出,建筑行业是一个能得到高回报的行业,犯罪分子熟知建筑行业僧多粥少的现状,因此往往以发包工程为诱饵,并布下了看似真实的骗局,从而使施工单位上当。余某等人设立地方公路管理处后,通过非法手段私刻了合同专用章,伪造了营业执照,而且几个被告人均为中年人,巧舌如簧的谈吐,周密的分工,再领着施工单位到所谓的现场视察,想发财的很容易上当。

  另外,现在施工单位多是个人组织一帮人,而后挂靠到某建筑公司名下,美其名曰是项目经理,但工程都是自己联系,联系成了,以挂靠的公司签协议,公司很少过问,他们只收管理费。管理方面的漏洞也使骗子有可乘之机。如果想承包五马镇药材大市场的孙某不是想到,一个将建20多栋楼的的大型工程怎么会在小小的旅馆里就随意签定合同,从而产生疑问,打电话询问的话,很可能上当受骗。相比孙某的警惕性,上面提到的淮阳县建筑公司等单位就差远了。其实,他们只需要到郑州某学校打听一下,就会知道结果,而不会被余某等人骗去十几万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