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工程起重机将如何应对新一轮市场挑战

2006-09-16 13:08:19
2003年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发展继续呈现蓬勃、火爆之势:仅前3个季度就实现销售8278台,各项产品销售收入达36.2亿元,增幅分别为46.44%和62.27%。虽然冬季是一年之中的销售淡季,但全年产量预计仍将突破1万台,再创一个行业发展的新纪录。随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日期的临近,面对中外工程起重机企业在国内市场即将展开的平等竞争,面对加入WTO给国产工程起重机所带来的新一轮市场挑战,国产工程起重机将如何在“失去保护”的竞争中立身、发展,并进一步做大做强?


  短期内国内企业仍占优势

  虽然工程起重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即将取消,但短期内国外企业仍然不太可能参与国内工程起重机主流市场的竞争,主要因素在于:第一,目前国内市场工程起重机需求仍以中小吨位为主,以国内工程起重机的主要产品汽车起重机为例,如2002年进口各吨位汽车起重机总数仅100多台,国产65吨以上起重机销售仅两三台,与全年汽车起重机总容量近6500台相比,65吨以上所占份额不足3%。而国外大企业产品多在80吨以上,这也是其在国内市场一直收获不丰的关键原因。第二,与国外产品相比,国产汽车起重机在劳动力成本、性价比、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仍占有一定优势,同时,由于国外产品在国内市场尚未形成规模销售,其在营销、售后服务成本、网络建设等方面暂时处于劣势。

  国外工程起重机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的时机虽然尚未完全成熟,但我们也应十分重视国内市场的三种发展趋势:第一,小吨位市场在萎缩,中大吨位需求激增。如8吨产品2000年份额为39.2%,2001年为32.9%,2002年23.2%,2003年前三季度20.2%,下降幅度十分显著;而50吨产品从2000年至今,各年度的市场份额增幅均在90%以上。产品趋向大吨位,对该类产品研发刚刚起步的国内企业是个考验,而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取消对大吨位产品较成熟的国外企业无疑是个利好。第二,国家对外开放二手工程机械产品市场和工程机械产品租赁市场的政策,以及10吨以上随车起重机、大型叉车为代表的中小吨位工程起重机替代产品进口的增多等,都会给国内企业带来压力。第三,国外企业产品目前大举进军国内市场虽然难度较大,但能够以合资、控股或独资建厂等方式进入,待市场成熟时再发挥他们的竞争优势,如多田野与京城重工的合资,山水集团与锦州重型机械厂的合作等。

  如何应对新一轮市场挑战

  国内企业欲在新一轮市场挑战中做大做强,还应作出努力。

  一是加快提升,产品品质。有关资料显示,国内工程起重机与国外的差距,最主要原因是国内配套零部件落后、材质差而造成的。国内企业除积极培育国内供应商外,还应加强全球采购、配套体系的建设,这对国内工程起重机企业的迅速成长尤为重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定时期内,技术上并不占有优势的国内企业可以重点拓展东南亚市场、中东市场、非洲市场和南美洲市场等发展中国家市场。

  二是加速大吨位产品开发和产品系列完善。国内市场趋向大吨位要求国内企业必须加快该类产品的研发和储备,这也是在国内市场长期站稳脚跟,并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的关键。目前,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以全路面起重机和轮胎式起重机为主,而我国只有徐重在近几年才进入这些领域,这些产品系列的开发与完善亟待加强。

  三是迅速推进企业信息化。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市场各种信息的反应、捕捉和处理能力,这也是国内企业与国外相比非常欠缺之处,也是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