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机械的用户现状

2006-09-16 13:08:21
长期以来,介绍工程机械及其生产厂家的文章很多,但介绍工程机械用户的文章较少,且多偏重于极个别的大用户,偏重于用户对工程机械及其生产厂家的要求和希望。那么,我国工程机械的用户现状如何,是否按照厂家的要求来操作和保养设备,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仅以压路机和摊铺机为例做一分析。

一、我国压路机和摊铺机的用户分类
主要包括
1.各地公路局(处、站)、交通局、市政公司等
特征是带有一定的管理职能,其规模与该地区的经济水平有很大关系
2.中铁各局及子公司、各地路桥公司等
其特点是专业的机械化施工企业,规模大,设备齐全,技术力量强
3.私人用户及租赁公司等
其特点是起把出租设备当作投资的一种渠道,一般设备较单一,无施工资质。这类用户的比例正在增大。

二、机务人员的素质和设备保养比较
各用户中,与压路机和摊铺机关系比较密切的人员主要有机务科长(或施工队长)和机手。多数企业中机手同时负责维修,一些企业还有专门的维修人员。其中关系最密切的当推机手。因此,机手的素质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作为厂家,我们当然希望用户能够配备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机手,然而,从业人员的素质可谓千差万别:既有高校毕业的本科生,也有识字不全的小学毕业生;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有刚辍学的未成年人。素质比较高的大都是一些老师傅和爱钻研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大中专毕业生。此类用户的设备保养得比较好。设备出了问题,一般能自行解决。即使需要厂家协助,也往往是一点即通。相反,一些私人用户为了省钱或碍于面子,雇佣亲朋好友(的孩子)做机手,由于文化水平低,看不懂说明书,设备的保养维修自然跟不上,甚至连螺栓垫圈都不知道怎么上。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大中专毕业生从事机手工作有些大材小用。但仔细算一笔帐,也许会有所醒悟。以一台一百万元的设备为例,雇佣一个大中专毕业生做机手,设备保养得好,故障少并得以及时解决,施工质量好,设备寿命多两年,与每年多花1.5万元的雇佣费相比,哪一个更划算?
机务人员的素质与企业的体制和各地区的经济水平息息相关。总的来看,上述第二类用户、山东省及各直辖市机务人员的素质较高。第一类用户的素质与其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能,精力分散,设备保养一般。第三类用户中有不少设备保养较差。

三、关于产品操作及保养说明书
相信所有的工程机械都有产品操作及保养说明书,但究竟有多少用户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及保养了呢?根据调查,用户购买新设备后,详细阅读说明书的只有20%左右,多数用户只是翻了一下就束之高阁了。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机手常常反映说明书看不懂。这里面固然有说明书编写不完善的因素,但更反映用户对此不重视——一台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设备,不看一下说明书就上机操作,如果操作过同类设备还可以理解,如果刚放下锄头就有点不可思议了。厂家的保修无疑为他们壮了胆。

不少进口设备的说明书只有外文,绝大多数用户是看不懂的,用户只能靠厂家培训或以老带新。好在进口设备可靠性高,比较人性化,说明书图文并茂,使用和保养上的问题并不突出。

我国工程机械的可靠性比进口产品低一大截,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些用户在抱怨国产设备可靠性低的时候,却不去想自己把国产设备放在什么样的位置:进口价值高的产品往往配备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机手,使用更好的润滑油,不用时加以更好的保护;绝大多数国产设备却不能有同样的“待遇”。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优者愈优、劣者愈劣”的局面。

四、对生产厂家的建议
为了提高产品可靠性,一些厂家推行了强制保养服务,可以说是不得已之举。面对千差万别的用户,工程机械行业主要是适应,谁让用户是上帝呢?!

国情决定了目前工程机械用户机务人员的素质。因此生产厂家应研制相对简单可靠、便于保养的产品。在编写说明书或VCD时,尽量少使用专业术语,多用三维图或照片,做到通俗易懂。


要转载请标明出处:中国路面机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