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机电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
2006-09-16 13:08:21
1.标准化、规范化:目前适应隧道环境条件的机电标准还缺很多,应建立隧道机电的标准体系,其应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在设计方面,应解决设计方法、设计规模的问题,既避免功能不足,也避免功能过剩;在产品方面,补充、完善公路隧道机电设备技术要求或产品指南,既满足工程招标的需要,又可使产品逐步标准化、通用化;在施工方面,制订施工规程规范;在质量把关方面,制订公路隧道机电系统验收规范,关键单位工程抽验率应大于100%(?原文如此);此外,还应制订机电系统的养护规范,提高设备使用寿命与养护管理水平。
2.系统设计: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设计方法问题,目前公路隧道急电系统设计规范还不完善,应编制监控系统、消防系统、供配电系统等设计规范,引入机电系统可靠性设计理念,合理确定系统设备性能指标,采用功能设计方法,使性能价格比最优;第二,系统规模问题,应根据隧道长度、交通量、事故率、火灾概率确定系统规模,而不是仅考虑隧道长度与交通量;第三,新技术应用问题,大多数设计单位不太喜欢采用新技术,有麻烦,设计费又不增加,而业主又是慎之又慎的态度,不利于技术进步。
3.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通风、监控、防灾三个方面。1)通风技术: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通风设计的理念与设计参数的合理取值问题,由于缺乏可靠性研究及对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的认识不一致,使得通风参数取值、需风量及系统规模差异很大;其二是通风方式问题,目前以纵向式通风为主,随着特长公路隧道建设的建设,需要对于多单元通风、组合式通风等进行研究;其三是方案决策问题,如何兼顾正常运营通风与火灾时通风的需求、如何平衡可靠性与经济性之间的矛盾,如何确定分期实施方案,都需要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探讨定性指标量化方法与评价决策方法。2)监控技术;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其一是网络结构问题,目前应用的既有对等式结构,也有主从式结构,只能有一个更适合于公路隧道机电系统,设计者的认识不一致;其二是设施布置问题,特别是环境检测设施的布置,是采用按火灾分区进行分段布设,兼顾正常工况与火灾工况环境检测的需求,还是以会场工况为主,检测污染浓度极值点(最大点与最小点),意见不统一,事实上是设计者对主要因素的看法不同,前者认为火灾工况通风是应考虑的主要问题,车辆通过污染浓度极值点是一个瞬间,规范中规定的CO最大浓度允许持续20分钟,是次要因素,均匀布设既可以得到隧道的平均浓度,又可以兼顾火灾工况通风控制的需求,后者认为通风控制的依据是CO/VI,故应检测极值点;其三,智能化水平低,交通运营状态依赖于闭路电视监视,既不能依据交通信息进行车辆状态自动判别与报警,也不能预先诱导、控制交通流,减少阻塞的发生,通风控制仅依据CO/VI的检测值,超限则开风机,不能作到预控,在CO/VI检测设施发生故障时没有不久措施,照明控制按照天气和时间段进行分级控制,不能作到任意一盏灯都进行控制,特别是隧道运营的最初几年,由于设计时考虑了光通亮随着时间衰减,故隧道初期很亮,从而增加了照明费用,加大了运营成本。3)防灾技术: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火灾与阻塞时的交通组织与诱导研究不够,如发生交通阻塞,堵塞一个车道、堵塞两个车道等工况如何疏导交通,发生火灾时车行横通道门开哪一个或哪几个疏散时间既最短有最安全,不会发生二次事故;其二是预防措施不力,天气预报有穿衣指数,而隧道管理不能根据实时 交通状态,事故频率与特点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指数与畅通指数,对装载危险品的车辆,从检查到管理措施都需要加强。
4设备选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其一,性能指标设计文件和招标书难以完全量化,承包商对选国外产品、合资产品、国产产品无从适从,投标价五花八门,造成不平等竞争;其二,忽略了系统与产品的关系,单个产品合格,不等于集成系统后合格,如照明灯具,单盏灯可能是合格的,但安装在隧道里则不一定能达到规范中纵向、横向均匀度的要求;其三,在新设备应用方面,即使是好的产品,大多数业主都有看一看的想法,影响了隧道机电水平提高进程,事实上只要产品合格,在实体隧道测试通过,就可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