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扩张可能超过市场需求
2002年我国汽车工业增长惊人,全行业的增长速度超过30%,轿车的增长超过70%,呈现罕见的井喷式增长。专家预计,汽车行业的高速增长还将持续下去,加上国内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国内的轮胎销量将进一步增长。预计到2005年,斜交胎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8.60%左右,而子午胎和全钢载重子午胎年均增速将达到25%和30%,潜力巨大。预计到2005年,我国轮胎的市场需求量将达到1.3—1.4亿套,子午化率将达到50%左右。到2015年以前,国内轮胎市场仍将保持5%的年均增长速度,从而为我国轮胎工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国内轮胎行业增长前景看好的情况下,也必须看到,国内各大轮胎企业都在大举扩张产能,外资和民营企业也加大这一行业的投资力度。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预测,以目前掌握的资料,到2005年国内的轮胎产能将突破1.8亿套,远远超过届时的国内1.3—1.4亿套的需求,企业必须通过抢占国际市场,才能维持一定的开工率,竞争会更加激烈。而且,在行业高速增长背景下,某些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对“小轮胎”内销和外销出台了不合理的优惠政策,导致各地企业盲目扩产,致使整合力度弱化,制约行业健康发展。
短期内轮胎涨价空间不大
2003年底在北京召开的“轮胎行业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研讨会”上,全国19家轮胎生产主要企业的代表一致反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斜效轮胎消费税又难以减免,轮胎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因此,大家一致建议,在2003年底、2004年初这段时期,轮胎产品价格至少应该向上调整5%以上。与会企业对此都已做了相应安排。但就目前国内汽车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的态势看,轮胎价格上涨的空间不大,尤其是中低档产品,汽车企业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会继续打压上游原料供应商的价格。
轮胎类公司业绩增长低于汽车
汽车橡胶轮胎上市公司有5家,分别是黔轮胎A、ST桦林、风神股份、黄海股份、轮胎橡胶。除暂停上市的ST桦林外,其余四家公司从已公布的季报业绩看,2003年的业绩均有所增长,但由于橡胶原材料涨价,外资进入,行业竞争激烈,集中于载重车轮胎业务等因素,轮胎上市公司的增长并没有达到汽车行业的整体增长水平。在汽车及交通运输行业的持续增长背景下,轮胎公司经过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其长期成长空间仍可看好。
黄海股份 (600579[行情|资料]):黄海股份主营产品全钢丝载重子午线轮胎,是集团公司于1990年引进皮列里(Pirelli)公司的制造技术和关键设备生产的产品,该引进项目是我国首批全钢丝子午线轮胎更新换代项目,技术较先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另外,该公司已有多年轮胎生产经营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轮胎生产经营经验,黄海牌轮胎在市场上已有较高知名度,拥有较健全的营销网络,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2003年上半年非典疫情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加上原材料涨价导致毛利率下降,全年业绩同比下降。
风神股份 (600469[行情|资料]):风神股份轮胎产品主要以斜交胎为主,但子午胎产量和比重在迅速提高,2002年子午胎产量28万套,实现销售收入3.85亿元,在公司产品比重上升到28%。公司在工程机械轮胎方面具有竞争优势,2002年工程机械轮胎的生产能力达18万套,产量7.9万套,占国内十四个大型工程机械企业轮胎配套量的14%。为增强竞争力,公司正调整现有产品结构,载重汽车轮胎以发展子午胎为主,工程机械轮胎和农业轮胎则以斜交胎为主,以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公司2003年上市,募集资金30816.6万元全部用于收购集团公司30万套载重子午胎生产线;包括巳建成投产的30万套载重子午胎生产线和80万套载重子午胎生产线的基建设施及配套设施,是公司今后业绩提升的基础。
ST桦林 (600182[行情|资料]):公司近年来出现了较严重的经营危机,连续三年亏损,面临退市风险。2003年7月,新加坡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司法拍卖获得ST桦林控股权(44.43%),sT桦林的整体资产与新加坡佳通持有的福建佳通轮胎有限公司51%的权益性资产进行整体置换。福建佳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发展势头良好。本次置换完成后,*ST桦林将规避退市风险,同时生产能力快速提高,产品结构得以优化。公司将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速度,重点在2004-2006年投资发展市场前景好、利润率高的全钢与半钢子午轮胎,力争在3年内,将全钢子午胎日产能提升到8000套,年产能达到280万套,半钢子午胎系列日产能达到33000套,年产能超出1100万套,从而提升规模效应。
小资料
外资企业加速渗透
世界十大轮胎公司除德国大陆公司外全部进入我国设厂,我国轮胎市榜已成为列强的竞逐目标之一。在原国家定点的轮胎企业中,已有1/3以上的强势企业被外商合资、控股,尤其是目前发展趋势已由合资、合作变为兼并、独资办厂。外资及控股企业产量、市场份额增长很快,其轮胎产量已超过全国轮胎总产量的一半,予午胎已占全国产量60%以上,利润也占整个行业的60%以上,国企生存空间被挤得越来越小,处于逐步被蚕食的局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