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集团立志做中国工程机械的领跑者

2006-09-16 13:08:17
 2002年,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完成营业收入92.45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利税4.38亿元,增长83.2%,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进入2003年,一直以雄厚实力遥遥领先于同行业的徐工集团,又站在全新的平台上,以审视时代发展的高度,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2003年冲刺120亿元,2005年突破200亿元,2010年挺进500亿!
  在今年初集团经济工作会议上,徐工提出了打造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航母”,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的目标,我们有信心、有把握。纵观徐工集团的发展史,不难看出,经过徐工人的艰苦创业、艰难跨越,今天的徐工集团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工程机械的旗舰和向世界展示中国民族品牌的代表。
  徐工集团创立于1989年3月,1995年成为国家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1997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在中国最具竞争力的500强企业中名列第145位,在江苏省大企业集团中名列第8位,是当今中国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品牌最响、技术最领先、资金最雄厚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目前,集团工程机械产品已达16个大类75个系列418个品种,其中70%的产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20%的产品达到当今世界先进水平,主要产品汽车起重机、压路机、沥青摊铺机、拌合机和回转支承、液压件、驱动桥等主机和配套件市场占有率均居业内首位。
  一、抢抓机遇。机遇不抓等于没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市场。随着中国北京申奥、上海申博的成功,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国内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将逐年加大,国外资金也大量进入,工程机械产业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一切对作为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和销售商的徐工集团来说,犹如一场“及时雨”。一直期盼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走向世界的徐工集团,面对新时代的召唤自然当仁不让。徐工集团将坚持加速发展这一主线,突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大力调整资本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步伐,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二、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徐工集团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以来,先后引进国外15个国际化大公司的25个系列的工程机械先进产品生产技术,开发生产了一大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技术领先、替代进口的新产品,仅2002年就获得专利技术授权17项,新申报专利技术45项,获得部、省、市科技进步奖17项。目前,徐工集团已累计有自主开发的8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专利,其中有18项获得国家及省科技进步成果奖。
  我们将继续加快推进科技部支持的“十五”863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项目建设,加快用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产品水平,通过对以摊铺机、拌合站、压路机、装载机、铰接式自卸车和全地面汽车起重机等产品为代表的智能化改造,全面带动集团主导产品向高新技术化发展。
  三、加大资源调整与重组,壮大企业发展规模,加大资本运营力度。充分利用徐工品牌和公司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地位和影响,采取联合重组、购并、相互持股等形式,整合工程机械资源。2003年集团将投资3.792亿元,用于内部的投资改造、资产重组与专业化生产,建设10个项目。并在今后3年中投资7.5亿元,建设举高类消防车和高空作业车、大型施工机械,提高路基施工机械、工程机械开发能力等国债和“双高一优”项目。同时,在巩固和扩大现有与卡特彼勒、利勃海尔、克鲁伯、美驰等国际大公司合作范围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推土机、牵引车项目、塔机、随车起重机、小型工程机械等与国外大公司的合资合作。
  四、改革改制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要使企业从整体上解决运行机制、发展活力和资金来源问题,必须加快内部改制。徐工集团要按照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加快股权多元化和国有资本退出步伐。同时深化用人、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在内部建立高效、灵活、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积极性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五、企业要发展,不但靠产品,而且靠文化,靠品牌。徐工集团着力打造“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踏实肯干、争创第一”的充满激励和活力的特色企业文化,确立了“满足超值需求,效力社会进步”的企业宗旨,提出了“卓越品质,追求一流”的价值观,形成了“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致力于做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先者和国际工程机械市场强有力的竞争者。
  打造国际品牌,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是关系徐工集团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是实现200亿、500亿目标的一个重要支撑。徐工集团将在完善国内营销体系建设,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建设适用的外销体系,积极实施“走出去”等战略,提高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提升徐工品牌的国际形象,使之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进而成为强大的、国际化、现代化的企业集团。
  我们将着眼于走新型工业化和高新技术发展道路,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全力推进职工素质提高工程,在全公司职工中广泛开展“两争一树”,即争创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树立新时代职工新形象,促进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提高职工的学习力、竞争力和创造力。全力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在职工群众中广泛开展“三创、八小”活动、促五星级班组建设竞赛活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艰苦奋斗、拼搏奉献、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为富民强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刘 刚)